首页>资讯 > >正文
商业航天赛道的“探路者”——微纳星空卫星研制为航天事业增添“助燃剂”
2023-08-29 17:23:43来源:北京海淀

在天气晴朗的夜晚,一颗“星星”在夜幕中快速划过,你可曾想过这可能是一颗从地球出发的“星星”。海淀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,更是有无数人披荆斩棘、日夜坚守,用无言的耕耘“叩问苍穹”。

从1970年4月24日,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成功发射,到不久前,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,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中国速度、提升中国高度。祖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,也为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坐落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微纳星空”),主要从事卫星整星研发制造,也彰显着海淀空天产业的科研创新实力。


(资料图片)

成功发射19颗卫星执行数万条指令

微纳星空成立于2017年,在国内外拥有两中心、三厂、四站,涵盖了北京研发中心和飞控中心,北京海淀卫星工厂、北京昌平卫星工厂以及长春载荷生产工厂以及覆盖全国的测控站,建设形成了涵盖研发、设计、生产集成、测试和交付服务的全面布局。

2022年2月27日,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正式点火起飞,搭载了22颗卫星,创造了当时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个纪录。而这22颗卫星中,有5颗是由微纳星空自主研发制造,涉及4个不同的技术领域。微纳星空卫星载荷主管设计师姬松松告诉记者:“泰景三号01星和泰景四号01星都是一箭五星发射的卫星之一。泰景三号01星是民企首颗自主研发的0.5米可见光遥感卫星,具有高成像质量、高载荷功能密度比,以及多种成像模式等特点,可用于应急监测、城市规划、遥感测绘、农业遥感以及海事监察等领域;泰景四号01星是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,具有全天时、全天候的探测能力,可用于洪水、地震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检测。在上一轮强降雨过程中,泰景四号01星也提供了多组水势情况遥感数据,为救援提供了助力。”

据了解,从成立至今,微纳星空已有19颗卫星成功发射,在预定轨道上飞行超10000圈,稳定运行超过8000余个小时,执行超过数万条指令。微纳星空除拥有卫星整星设计和集成测试能力外,还通过自主研发卫星平台、核心部组件以及卫星地面通信终端,为用户提供卫星制造为核心的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。

微纳星空卫星应用项目产品经理邢东普介绍道:“卫星通信终端,从使用场景上主要分为便携式、车载、船载、飞机载、固定式等卫星通信终端,例如台风、应急等这些应用场景,可以携带便携式的天线来到一线,通过卫星就可以实现当地卫星互联网的恢复。”

形成完整布局 研发成本不断降低

近年来,商业航天也从小众市场走入了大众视野,微纳星空也成为先行先试的探索者,从闪耀的星空中脱颖而出,现如今,在浩瀚苍穹中,来自海淀的“星星”正闪闪发光。

微纳星空卫星总体负责人常武军告诉记者:“公司成立六年来,研发了八款标准化的卫星平台,重量从十公斤到一吨,这些卫星平台可以泛适用于光、电、雷、合成孔径雷达等各种卫星相关的载荷,卫星平台采用了低成本、高可靠、高集成度的综合电子设计,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迭代升级,卫星平台的研发成本也是不断降低。”

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微纳星空已形成研发、生产、应用完整布局,年产卫星数量超60颗,脉动式生产线模式,可将卫星研发制造周期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。

微纳星空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孔令波说:“作为一家民营企业,从融资的额度、市场份额、产品技术等情况综合来看,我们公司在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名列前茅。我们扎根在海淀区、扎根在卫星的制造环节,未来我们还会瞄准成为国际一流卫星制造商这个目标,一步一步地往前。”

据了解,微纳星空现有已受理和已授权专利260余项,涵盖总体、星务、热控、姿轨控、通信等卫星核心指标;载荷研制、卫星总装、地面产品形成研制生产闭环,卫星成本可降低50%以上。

海淀区聚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航天领域院士、专家,以及航天科技、科工等国家队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。特别是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,以航天城为核心,集聚了航天五院等科研机构和微纳星空、银河航天等一批商业航天领军企业,形成了涵盖卫星研制、地面站与终端设备、卫星测控、卫星运营等全产业链生态,实现了多领域“领跑”,为我国航天技术应用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。(记者 李洪亚)

标签: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