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资讯 > >正文
服务四十载 从“公交母婴车”到“学生班车”
2023-06-01 23:54:17来源:中国新闻网

题:服务四十载 从“公交母婴车”到“学生班车”

作者 浦帆 韩菁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时光回到1983年6月1日,“公交母婴车”正式开通运营,成了上海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巅峰时,“公交母婴车”覆盖了60余条线路,日均派车达200班次,为上下班因挤车、怀抱小孩而犯愁的妈妈们带来了福音。

缓解年轻妈妈上下班“乘车难”,四十年前“母婴车”应运而生

谈及“公交母婴车”的由来,作为“母婴车”首推者之一的原公交四场场长黄福祥,今年尽管已是89岁高龄,但依然如数家珍。

20世纪80年代,“乘车难”是上海的三大难题之一。根据当时的统计,上海公交车车厢内平均1平方米要塞下11双脚。高峰时期,不少人几乎只能踮起脚尖站着。上车需要“推屁股”是一种常态。

“‘乘车难’只是原因之一”,据黄福祥回忆,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,一般大型企业都开设托儿所、幼儿园,许多女职工需要怀抱婴幼儿上下班。早晚高峰时,原本车厢内已拥挤不堪,她们怀抱婴幼儿乘车更为困难,经常是从售票员车窗把孩子抱给售票员,然后大人再挤上车。

黄福祥告诉记者:“当年,71路是上海东西走向的主干线路,从外滩到天山支路,沿途机关医院多、厂矿企业多,客流量巨大。”于是,当时的汽车四场决定在71路上率先试点,开设“母婴车”。

开辟60余条“母婴车”线路,日均派车达200班次

盛品芳,当年71路“母婴车”首批售票员,她告诉记者,“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,放着红底白字的牌子,印有‘母婴车’三个大字。当时,只让怀抱婴儿的乘客或孕妇上车,往往到了第三站‘大世界’,就已经人满为患,后上车的年轻妈妈都只能站着。”

为了缓解这种状况,盛品芳把售票台改成了“儿童专座”。冬天天气冷,她就带上自己缝的“小棉垫”,放在冰冷的铁皮售票台上,让孩子坐得舒服些。有些售票员还在车上备着小扇子、饮用水、风油精等物品,供乘客使用。

“以前车上还有一本留言簿,上面记着乘客对‘母婴车’服务的意见与建议,也有不少暖心的话”,盛品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触颇深,她告诉记者:“因车辆是定时间、定班次、定司售人员,每天有固定的乘客,久而久之,我们与乘客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至今与一些老乘客还有联系。”

线路开通后,需求多、反响好。1986年,增辟“母婴车”被列为上海市政府15件实事项目之一,各公司开始纷纷开辟“母婴车”,最多时全市公交车开出“母婴车”线路60余条,日均派车达200班次,成为行驶在上海街头的一道亮丽且温馨的风景线。

从“母婴车”到“学生班车”,形式变化初心不减

20世纪90年代初,“母婴车”的需求量逐步减少。随着上海“乘车难”的问题得到基本缓解,孩子上学的出行问题,又成为横亘在众多父母眼中的一道难题。

公交企业逐步将“母婴车”演变为“母婴-中小学生班车”,为学生乘客提供便利。随着城市交通的蓬勃发展,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,“母婴-中小学生班车”的职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,逐步演变为“学生班车”,各公司根据线路的特点,相继开通了“学生班车”。

例如自2010年9月1日起,每天早上6时45分和7时,两辆6路“学生专车”分别从虹口区武进路河南北路、杨浦区长白路图门路终点站准时发车,接送沿线学生。

至今,6路“学生专车”仍在坚持运营,这也是目前上海公交行业唯一保留着“学生班车”的线路。沿线途径打虎山路小学、上海理工附小、外国语附小等7所小学,控江中学、师大一附中、存志中学等9所中学。学生乘车,人人有座。车厢内备有挂书包的方便钩、雨伞、文具、红绿领巾等贴心物品。

从“母婴车”到“母婴-中小学生班车”,再到“学生班车”,四十年时光匆匆而过,虽然服务形式在不断变化,但永恒不变的是那份来自上海交通行业为民服务的初心和暖意。(完)

标签:

相关新闻